专访刘德华:不担心被时代抛弃,学着和10后女儿沟通

资讯人气:加载中更新:2024-02-12 08:48



勤勉认真,有情有义,以及永不归顺。

《红毯先生》的主角叫刘伟驰,刘德华的刘,梁朝伟的伟,周星驰的驰。

三个人撑起几代人的港片回忆,那回忆如电影开场的红毯,浓烈又绵长,延伸至时光极远之处。

从红毯起始走来,一路尽是熟悉光影:旺角的夜风,庙街的烟火,铜锣湾的刀光剑影,中环楼顶的举枪对望……那些光影是时代的繁花,亦是锚点。

光影之外,有人逝去,有人远遁,有人楼起楼塌,有人隐入尘埃,而长红者,唯有刘德华。

千禧年杂志报道他,还能列出数据:16年间史无前例获得292个乐坛奖项,平均每年18个奖。

而今再访,各类奖项已难以足列,甚至得奖数本身也成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直观数据,是香港问卷调查希望谁当特首,32%选了刘德华。

他是天王,他是影帝,他是不老偶像,他是香港精神,最后,他成为极高之处的符号。

以至于2012年综艺街访时,还有市民向他提问,“你到底睡不睡觉?”“你平时吃饭吗?”

连相识多年的许鞍华,拍《桃姐》前也犹豫问他,“你能穿这件衣服吗,你头发能剪成这样子吗?你能不化妆吗?”

四十二年的珠光宝气,遮得脸上光影流离,足以让面目模糊。天下无人不识君,然而真正懂他的人并不多。

最常见误区就是只看到他偶像级的容颜,却忽略他在世相中凝练的演技。

1982年,他拍《投奔怒海》,导演机场等他,第一眼就满意,“长得很帅,很酷很镇定”。

少为人知的是,他能拍是因周润发推荐,而发哥看重他,是因他当群演认真,背词勤奋,崴脚也要坚持全程。

拍《鹿鼎记》时,他被无线雪藏,从韦小宝降为配角康熙。他查清史,看肖像,发现皇帝永不会端坐,独创侧坐坐姿。

他一路琢磨着演下去,从英雄演到反英雄,最后草根气,江湖气,枭雄气沉积一身。

拍《天若有情》时,他还在意发型,与杜琪峰争执。而此后数十年,他是香港电影里剃头最多的演员。

九十年代,他曾一年接十几部电影:

那个时候大家当我是个偶像,不会留意我的演技,关注的只是我的外形,耍耍帅就可以了。我那个时候就知道要多接戏,才可以让大家有机会知道我的演技。

拍《龙在边缘》时,他一个眼神就能震慑全场;拍《无间道》时,他已沉迷是我非我的思辨;冯小刚拍《集结号》,他一度提出出演谷子地。

他戏路已极宽,气息已内敛,陈可辛说他从没想过一个香港演员能演好大陆人,杜琪峰则说,“以前你怎么看他都是刘德华,现在他会演戏”。

2014年,53岁的刘德华,在电影《失孤》里,演一个骑摩托寻子的农民工。

他用锉刀磨坏十个指甲,三个月不换戏服,出门和吴君如吃饭,依旧穿戏里的破运动鞋。吴君惊诧“你何至于此?”。

开拍前,刘德华观察那些在烈日下讨生活的人,观察生活的风霜痕迹。

他穿着一个土背心,在沙滩上坐着晒了7天,留下烈日灼痕。

沉浮数十年,港星印象早已固化,周星驰天才孤寂,梁朝伟内敛温和,刘青云挂满人间烟火,以至记者将他认作“市民刘先生”。

刘德华的印象,则等同“楷模”。他爱国敬业,行事稳重,从无绯闻,入选过“世界十大青年”。

有记者在春晚后台遇见一身唐装的他,“他站在那里,就最中国”。

二十年来,香港经济几经波荡,政府宣传片和公益广告中,出现最多还是站得笔直的刘德华,“他是精神寄托,港人看见他就安心”。

这是人们熟识的高处的他,而庙堂之下,他其实很江湖。

他出身大山之中,长大在贫民区,为片场送过外卖,给手套厂打过工,踏入演艺圈后,所接角色写满甲乙丙丁,片场即江湖。

历尽炎凉后,他有恩必报,价值观带着江湖水气:对错交给法律,朋友求助就要全力支撑。

他被TVB雪藏时,洪金宝曾伸援手。日后洪金宝说,年轻时帮过许多人,但红了后“随叫随到”的只有刘德华。

王晶找他拍《未来警察》,他剧本没看就同意,被网友群嘲“刘德华大战皮皮虾”。

他依然为王晶说话“我就是从拍你们说的烂片中走出来的,王晶为电影付出了所有”。

当年《投奔怒海》的导演许鞍华,筹拍《桃姐》,没刺激情节,没流量明星,无人愿投资。

刘德华投资并主演,“亏就亏咯,亏也只是亏我的片酬。”

他的江湖有情有义。李克勤收入惨淡,想开演唱会,他立即写支票寄他;冯德伦拍《侠盗联盟》,被男主放鸽子一夜白头,他急调档期江湖救急。

张卫健投资不善,濒临破产,刘德华借钱帮他。张感激不尽,刘德华只挥挥手,“学到就要教人,赚到就要给人嘛。”

那些情义贯穿了漫长的时间。柯受良过世多年,小儿子执导电影,他仍特别出演站台;蓝洁瑛落魄街头,出资相助的只有刘德华。

许多细节被人记了许久。他和新人参加发布会,合影特意站在边上,“这样你们就不会被记者裁掉”;演唱会现场他少有发火跳下台,只因小女孩被记者推到。

2017年他全国巡演,第一站设在偏远的呼和浩特,只因歌迷写信“我家在呼和浩特,我太穷了,估计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家乡看一场你的演唱会了。”

他行事带着传统的侠风,作家蔡崇达用“乡绅”来形容:

“他身上有很多儒家的,很从容、安稳、雅致的东西。若是见到社会失序,好人落难,他会有一种乡绅的痛心。”

在香港电影圈,刘德华是“被借最多”的人。年轻导演遇创作瓶颈,或投资不够,都会找他去聊。

2005年,46岁的刘德华推出“亚洲新星导”计划,给新人宁浩300万,助其拍出成名作《疯狂的石头》。

情义自此传承,宁浩效仿刘德华,推出“坏猴子计划”,帮路阳拍《绣春刀2》,帮文牧野拍《我不是药神》,帮申奥拍《孤注一掷》。

拍《疯狂的石头》时,宁浩便为刘德华设计角色,但未能如愿,此后一直期盼合作,珍视又犹豫,“感觉他是天上的人”。

直至这次拍《红毯先生》,宁浩飞去珠海见刘德华,一拍即合。宁浩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刘德华来演最适合。

电影中,宁浩让国民偶像跌落尘埃,将大明星拍成了小人物。天王游走江湖之间,尽是真实魅影。

有关刘德华回忆中,最常出现的词是“亲和”,采访过他记者最多的评价是“周到”。

无论是拍摄现场还是采访现场,他都温和谦逊,礼数周到,关照在场的每一个人。

某次排演,有女群演摔倒,因身材较胖,跌相狼狈,现场笑得前仰后合,有女星笑到跳脚,唯有刘德华走去扶起,并俯耳相慰。

也正因为亲和,人们常会忽略他的叛逆。他骨子里其实写满倔强,最不愿妥协的就是时间。

他极少言及年龄,采访曾说,“我比谁都年轻,心理年龄只有30岁”,说完改口,“只有30的一半,我必须永远年轻”。

他抵抗时间的秘诀,是思想要一直保持新鲜,少了好奇心,就真的容易变老。

他以极强的自律追逐潮流。年轻时他曾一天只睡一小时,通宵拍戏,别人困倦,他仍压腿拉筋,绰号“刘铁人”。

中年后,他白天拍广告,夜晚拍电影,收工飞回香港,飞机上还能写歌词。他习惯边开会边吃饭,一杯咖啡一份菠萝包,不浪费一分一秒。

他以自我方式对抗时光侵蚀。43岁时,他在港台年轻人最喜欢的偶像调查中,击败周杰伦排名第一,张学友去他演唱会真情流露:

我记得年轻时,经常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望一望前面的刘德华,正在拼命做,打开电视会见到他,去到哪里都会碰到他。今日的后辈要在圈中立足,必须要先看看华仔。

勤勉自律已成人生信条,以至于在流量明星的时代,他会困惑发问:守时难道不是本分么?认真背台词难道不是基本功么?

他从不担心被年轻一代抛弃,一直保持和年轻人沟通,最新沟通对象是2012年出生的女儿,10后。

他说,年轻一代也需听过来人的经验,笑称“毕竟我们也曾是年代的尖端人物”。

时代激流如箭,他沉默行舟,同样的倔强也藏在电影《红毯先生》中。

片中的刘伟驰,睡觉要在睡眠舱之中。舱中黑暗寂静,恍然惊醒,世界已面目全非。

短视频要喊666,和粉丝打招呼要喊老铁,汽车只有一个logo就可宣传,网络舆论如暴风,可摧毁一切。

片中有一头土猪,阴差阳错收养在豪华宾馆,最后夺门而逃。

逃跑时,土猪和送货机器人在宾馆狭路相逢,像极了两个擦肩而过的时代。

然而,时代对撞中,刘伟驰也只想做自己。他不愿喊666,不愿在直播间讨好流量,竭力在纷乱的世相中重拾平衡。

片中的刘伟驰和片外的刘德华,完全迥异,天王只是借电影倾诉心声。

做事要勤勉认真,做人要有情有义,在激变的时代中,不守旧,不盲从,灵活寻找适应之道。

不识刘德华的人,终会懂得刘伟驰。

我喜欢《红毯先生》最后一幕,刘伟驰试着站上年轻人爱玩的平衡车。光影明暗中,他笨拙地尝试平衡。

这是智者适应时代的方式。

相关影片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剧TV电影网 韩剧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