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卷10亿声量的《超等语文课》完美支民,那档节目为语文教导带去了甚么?

资讯人气:加载中更新:2024-05-31 22:56

备受瞩目的大语文公开课节目——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5月25日迎来了第三季的收官。作为近几年中小学语文教育圈的盛事,《超级语文课》已经是一档“现象级”的文化节目,节目吸引了全国上百位名师参与竞课,联动所有省份的中小学名校,囊括郦波、李强、王崧舟、林少华、傅首尔、房琪等一批教育界专家、名人,诞生出60节精品好课,缔造了全网16亿级别曝光量,狂揽100多个百万级阅读的“文化热搜”,为观众递交了一张成功的答卷。

作为一档教育文化类的节目,《超级语文课》能获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它“超级”“语文”“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未来推动语文教育向前发展的关键词。

在“超级”中,探索教学创新与前沿技术的融合

“超级”,一面代表着探索创新。教育教学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转向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未来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以极大的努力探索多元途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超级语文课》中徐小茜老师的《木兰诗》一课,探索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语文教学的可能;马玉炜老师让大唐的雨(李商隐《夜雨寄北》)下到了马孔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些惊艳有趣的课堂给一线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探索的可能,真正的“超级”就是把这种可能变为教学常态的过程。

而超级的另一面,是教学也要紧跟最前沿技术,紧紧跟进智能时代步伐。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语文教学如何去应对智能时代语文教育的面临的挑战,从而积极去探索实践变革。《超级语文课》中由希沃赋能的智能课堂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不变“语文”教育初心,紧抓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代表着核心素养。语文课既形式多样,又始终兼顾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听、说、读、写、视,来培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这是节目三季来未变的初心。同时,考虑到各种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冲击,也使得节目始终立足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正确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一方面极力拓展语文的边界,同时也坚守着语文自身耕耘的一方田地。

“课”符合教育规律,保留真实课堂情景

“课”,代表着教育规律。几乎每一位参与录制节目的老师,都接受过李强老师的“灵魂拷问”:“你的课堂目标是什么?”得益于此,虽然“超级语文老师”们教学实施的方法多样,但他们的课都在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系统、评价科学。例如,节目中郑洋老师《诫子书》一课,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让学生深刻共鸣诸葛亮的情与义;鱼利明老师的《伯牙鼓琴》一课,基于目标循循善诱,让学生们沉浸感受知音文化……

节目中的课堂真实,既展示了老师们的亮点,也保留了疏漏之处,展现了课堂的原汁原味,对一线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超级语文课,不是“模范语文课”,这是一次探索和尝试,尝试就会有争议,有争议也更有活力。节目鼓励一线语文教师广泛参与,共同助力教育一线的每一节“普通”语文课,为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人: 王浩(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剧TV电影网 韩剧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