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场以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 影视内容与文旅经济的双向奔赴” 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京举办。作为2024北京丽都国际影视周重磅交流活动之一,本场论坛备受关注。众多影视行业大咖、制作机构代表、文旅部门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影视剧如何赋能文旅,以及文旅资源如何助力影视创作,为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卷。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主持,邀请到了《我的阿勒泰》总制片人、爱奇艺灿然工作室负责人齐康,《去有风的地方》总策划、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鹏,《去有风的地方》外景地拍摄地——大理州文旅局副局长杨梅秀,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工委秘书长胡杰,齐聚丽都,探讨影视文旅发展话题。
论坛上,齐康首先分享了《我的阿勒泰》的创作历程。这部剧从 2018 年开始筹备,最初只是导演推荐的一本散文集,改编过程充满挑战。但在团队的坚持和创新下,最终将其打造成一部迷你剧。该剧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追求商业元素,而是从创作者的初心出发,找到了两条支撑创作的精神内核:一是对理想和追求的回望,二是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单纯的理想和价值。同时,在总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该剧与新疆文旅部门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影视与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包括提炼文化符号、共募生态基金、共设旅游专线、共建会员机制、共办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让一部很短的剧集有了相对长的宣传周期,也让阿勒泰被更多人看见和喜欢。
贾尧则以《去有风的地方》为例,阐述了影视与文旅的双向奔赴。他认为,影视+文旅,核心本质还是内容力。该剧是原创作品,团队在大理调研采风,赋予了 “风” 很多内涵,如温暖治愈之风、乡村振兴之风、非遗传承之风等。制作过程中,团队秉持匠心,跑遍大理,选择了具有历史文化质感和白族建筑美的凤阳邑古城边上搭建有风小院。同时,该剧还带火了很多非遗,如扎染、白族刺绣、木雕、乳扇、做鲜花饼等。此外,贾尧还分享了该剧在文旅尝试方面的经验,包括将有风小院改成咖啡厅和民宿,在洱海边上建有风马场,开发剧中同款餐饮等,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杨梅秀从文旅数据出发,介绍了《去有风的地方》播出后给大理带来的旅游变化。该剧热播后,大理旅游持续火爆,游客量和旅游总花费都大幅增长。她强调了在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中,因地制剧、因剧取景的重要性,以及大理在影视拍摄方面的优越条件和政策支持。同时,她也诚挚地邀请各位艺术家、大咖和影视企业多到大理采风创作、拍摄取景、投资合作。
胡杰从行业协会角度,分享了对影视与文旅融合的看法。他通过中美文化产业的比较,强调了影视文化作为国家战略输出的重要性。同时,他以《我的阿勒泰》《去有风的地方》为例,阐述了一部好剧对地方旅游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他还希望行业创作者能够拿出好的作品,为旅游业做贡献,实现行业对社会的责任。此外,他也代表行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地方文旅部门能够提前给予影视作品扶持,实现双向奔赴。
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鹏,介绍了朝阳区在影视与文旅融合方面的探索和谋划。朝阳区从顶层设计上,印发实施了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的工作计划,确定了22项重点任务,其中影视 + 文旅也在其中。区里还对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专门设定了支持影视企业的相关条款。同时,朝阳区也设计了打卡路线和文旅路线,促进影视和文旅产生放大的经济效应。此外,她还强调了科技对影视+文旅的支撑作用,朝阳区正在探索推动建设 AIGC 视听产业创新中心,为影视企业降本增效,也为影视+文旅IP的延伸和探索做尝试。
论坛最后,嘉宾们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观点。齐康认为在谈文旅时,应更多想到乡愁和故乡与他乡的关系,理想之地存在于不断追寻的过程中。贾尧分享了 “星光不问赶路者,岁月不负有心人”,表达了创作者要深入扎根生活,以小见大创作出精品力作。刘鹏表示影视 +有无限可能,要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杨梅秀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相互成就,相互赋能,真正实现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 概括了影视与文旅的关系。胡杰则希望“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成为行业金字招牌,引领中国影视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不仅为影视与文旅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主持人赵晖所说,影视和文旅的相加,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1+1,将打破线下空间和线上空间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火更多的城市,也有更多的城市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实现影视与文旅的双向奔赴,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